氣虛養生法氣虛體質的主要特點是形體消瘦或偏胖,平素身體倦怠、乏力,面色發白,語聲低怯,常自汗出,動則尤甚,心流心跳,舌淡苔白,脈虛弱。 飲食調養方可常食粳米、糯米、小米、黃米、大麥、山藥、秈米、莜麥、馬鈴薯、大棗、胡蘿卜、香菇、豆腐、雞肉、鵝肉、兔肉、鵪鶉、狗肉、牛肉、鰱魚、青魚。若氣虛甚者,當選用“人參蓮肉湯”補養。具體作法是:先將10克人參、10枚去芯蓮于放在碗內,加水發泡,加人冰糖30克,將盛藥物的碗置蒸鍋內,隔水蒸燉一小時,食用時,喝湯,吃蓮肉。常吃效果顯著。 血虛養生法血虛體質的主要特點是面色蒼白無華或萎黃,唇色淡白,頭暈眼花,心悸失眠,心悸失眠,手腳有時發麻,舌質淡,脈搏又細又無力。其養生方法是:唇色淡白,頭暈眼花,心悸失眠,手腳有時發麻,舌質淡,脈搏又細無力。 飲食調養生方法(1)要謹防“久視傷血”,即長時間視物,會損傷血。血虛之人,本來血液已不足,若再傷血,就更不足了。 (2)要加強飲食調養??啥嗍骋恍┯醒a血生血作用的食物,如桑葚、荔枝、松子、黑木耳、菠菜、胡蘿卜、豬肉、羊肉、甲魚、海參等。 (3)注意藥物養生??沙7敋w補血湯、四物湯、歸脾湯。若氣血兩虛,則須氣血雙補,用八珍湯、人參養榮湯、十全大補湯等。 (4)要振奮精神,注意精神調養。 陽虛養生法陽虛體質的主要特點是形體白胖,面色淡白無華,時常倦怠,不耐勞力,動則喘促,平素惡寒喜暖,小便清淡白無華,時常倦怠,不耐勞力,動則喘促,平素惡寒喜暖,小便清長,大便對稀,唇淡口和,常自汗出,脈沉乏力,舌淡胖有齒痕,喜過春天、夏天,不喜秋冬。 飲食調養方法是:應多食羊肉、狗肉、鹿肉、雞肉;夏日三伏,每伏可食附子粥或羊肉附子湯一次。平時要善于調節自己的感情,保持心情愉快,消除或減少不良情緒的影響,加強體育鍛煉,并注意藥物養生。 刮痧養生刮痧是通過刺激皮膚表面特定部位的神經末梢,調節神經系統的興奮與抑制反應,增強其傳導功能養生,刺激經絡穴位,促進氣血運行,促使皮膚毛細血管擴張,加速血液及淋巴液循環。同時增強局部血管的功能,增加細胞的營養和氧的供給,使細胞活化,加快代謝產物的排泄,從而達到解毒、養生的功效。 古代,人們在生活中如遇到感冒或者中暑,一般用錢幣沾上麻油,或用湯勺沾酒、水往皮膚上來回刮。后來根據了這一原理,研制出用水牛角制成的“刮痧寶玉”(刮板)代替了銅錢瓷勺,外加活血劑替代油、酒之類,并遵循經穴的中醫原理。 人體可以刮痧的部位常用的有第七頸椎上下左右四處,喉骨兩旁,兩臂,兩腿彎,脊椎兩旁,前胸肋肌間,兩足內外踝后的足跟肌腱處,左右肋下肝脾區,以及兩肩胛骨上和崗下等處,背部刮痧取俯臥位,肩部取正坐姿。 適合人群:主要是面色晦暗、全身乏力、睡眠質量低、腸胃功能失調、內分泌紊亂的亞健康人群。 主要治療:肩頸痛,頭痛,便秘、習慣性便秘,暗瘡,皮膚灰暗、面色焦黃,毒素淤積過深者等刮痧方法:1先將準備刮痧的部位擦凈,用刮痧板的邊緣蘸上刮痧油或按摩油,在確定部位進行刮痧。2刮痧要順一個方向刮,不要來回刮,力量要均勻合適,不要忽輕忽重。如有刮痧,連刮兩臂彎十幾下,即出現暗紫色的條條痧痕。按上述刮痧部位,一般每處可刮20下。如患有頭痛或喉痛,則取坐姿;頭暈眼花或胸腹疼,則取仰位;如肩背腰骶等處疼,則取俯臥位。 一般是按照前面介紹的刮痧部位,如能依次刮完,病人立即感到輕松,可讓病人休息幾分鐘,在前胸、后背、肋間、頸椎上下,或兩肩胛崗上崗下,再每處刮動10余下,再飽飲糖姜水或白開水,病人會異常舒暢。 足浴養生古往今來養生益壽,都是人們美好的愿望,更是人類文明發展的象征。我國人民在漫長的生活實踐中,積累了多種多樣的養生方法,其中最簡便易行的要算是足浴養生了。足浴養生簡便易行,關鍵是持之以恒,日久必見奇功。 “春天洗腳,升陽固脫;夏天洗腳,暑濕可祛;秋天洗腳,肺潤腸濡;冬天洗腳,丹田溫灼?!边@首民間歌謠道明了足浴能夠養生的道理。從經絡學的觀點看,人的五臟六腑的功能在腳上都有相應的穴位,腳部不僅是足三陰經的起始點,還是足三陽經的終止處;這六條經脈之根都分別在腳上的六個穴位中。僅足踝以下就有33個穴位,雙腳穴位達66個,占全身穴位的1/10。經常進行足浴,使足部的涌泉、太沖、隱白、昆侖等諸多穴位都受到熱力刺激,就會促進入體血脈運動,調理臟腑,平衡陰陽,舒通經脈,強身健體,推遲衰老,祛病延年。因此,“天天洗腳,勝吃補藥”、“三天吃只羊,不如洗腳再上床”、“夜夜把腳洗,難得寒氣從腳起”,這些諺語是確有道理的。 現代醫學也已證實,“人老腳先老”、“寒從腳下起”、“小看腳一雙,頭上增層霜”這些俗語不俗,它們說明了腳的健康不僅關系到人的健康,而且和壽命有很大關系。因為腳掌有無數神經末梢,與大腦緊緊相連;同時又密布眾多的血管,故有人的“第二心臟”的美稱。另外,腳掌遠離心臟養生,血液供應少,表面脂肪薄,保溫力差,且與上呼吸道尤其是鼻腔粘膜有密切的神經聯系,所以腳掌一旦受寒,就可引起上呼吸道局部體溫下降和抵抗力減弱,導致感冒等多種疾病。而足浴作為一種良性刺激,可使植物神經和內分泌系統得到調節;并有益于大腦細胞增生,增強人的記憶力;同時,能使體表血管擴張,血液循環得到改善??梢?,足浴對人的身心健康是大有裨益的。 實踐表明,足浴不失為一種可靠的局部浸潤療法。它不僅可防治足部疾患如腳氣、腳墊、腳凍、腳干裂,以及下肢麻木、酸痛、發涼。腫脹等病癥,而且由于經絡的作用,對防治感冒、關節炎、高血壓。神經衰弱、眩暈、失眠、便秘等病癥,也都有確實療效。 怎樣進行足浴才能達到最佳的養生效果呢?研究表明,足浴養生的最佳方法是:先取適量水于腳盆中,水溫應因人而異,以腳感溫熱為準,或燙或涼都不好;水深開始以剛覆腳面為宜,先將雙腳在盆水中浸泡5~10分鐘,然后用手或毛巾反復搓揉足背、足心、足趾;為強化效果,可有意識地搓揉足部一些穴位,如位于足心的涌泉穴等;必要時,還可用手或毛巾上下反復搓揉小腿直到腿上皮膚發紅發熱為止,為維持水溫,需邊搓洗邊加熱水,最后水可加到足踝以上;洗完后,不要晾干,用干毛巾反復搓揉干凈最好。一般來說,每晚一次足浴即可達到養生的目的;當然,也可一天數次或早晚兩次。實踐表明,晚上臨睡前足浴的養生收效最佳,因此,保證每晚足浴是十分必要的。每次足浴時間以20~30分鐘為宜,太短效果不佳,過長也無必要;足浴完畢最好在半小時內上床睡覺。 仁德養神古代傳統養生理論,重視身心兼養。而養心之中,又首重養德,認為品德高尚的人,可以長生高壽,這是很有道理的。 相傳孔子活到73歲,這在當時,都是了不起的壽星了??鬃釉谒拈L壽思想中有一個核心,即在《禮記·中庸》中提出的“大德心得其壽”,亦即《論語·雍也》所說的“知者動,仁者靜;動者樂,仁者壽”。孟子活到84歲,他說過:“愛人者,人恒愛之;敬人者,人恒敬之?!敝匾暤赖滦摒B、樂于助人的人,能得到美好的回報,能永遠保持最佳精神狀態,因而有益于健康長壽。正如唐代名醫孫思邈所說:“德行不克,縱服玉液金丹,未能延壽?!?/p> 據美國科研人員對2700多人進行為期14年的調查研究,結果表明,人際關系處理得好,隨時為他人做好事有益于延年益壽,而孤獨寂寞的人死亡率比前者高出25倍。巴西醫生阿尼塞托馬丁斯耗時10年對580名貪污受賄官員和同樣數目的廉潔官員的追蹤調查,結果是前者中有60%生病或死亡而后者生病及死亡的比例只有16%。我國1985年首次評選出的286名健康老人(80歲以上),他們的保健經驗集中到一點,就是樂于奉獻,情緒樂觀,永思進取?,F代心理學認為,注意友誼,助人為樂是一個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之一。正如費爾巴哈所說:“友誼本身就是美德,是共同的美德?!迸喔苍浾f:“得不到友誼的人是終身可憐的孤獨者,沒有友情的社會則只是一片繁華的沙漠?!狈▏鍋嗊€對友誼的內涵進行了深刻的闡述,他說:“友誼永遠不能成為一種交易,相反,它需要最徹底的無利害觀念?!?/p> (責任編輯:admin) |